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是430多万医生的节日。在节日到来之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医生群体中少在“聚光灯”下的一些人——乡村医生、边远地区的儿科医生以及大医院中的住院医师。相对大医院里的专家,这些医生获得的关注度相对更少,但他们也是医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广大患者服务。
临床医学是今年高考填报志愿的热门专业。“新冠疫情让我看到了医生的伟大与担当,我希望投身于此。”一名高考考生表示。
记者此次采访的住院医师黄红,31岁才博士毕业。不少年轻人可能在这个年纪已经开始担心职业瓶颈等问题,黄红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在 “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当儿科医生的开凤凤,在她31岁那年被选派到北京参加了近1年的进修学习,个人的职业发展迎来了转折点。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29岁的刘金星已在河北当了5年村医,他在工作中发现,村里重体力劳动者患颈肩腰腿疼痛的很多,便到处拜师学习针灸技术。
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相关诊疗指南也会随之调整,这也要求医生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当大部分人把“活到老学到老”当成一个奋斗目标时,医生已经把它过成了人生常态。
提到医生,大家经常关注的是“聚光灯”下的三甲医院专家,所以可能会产生“学霸”才可以当医生的误解。但在“聚光灯”外,还有大量的医生在服务患者,“闪闪发光”,全国仅乡村医生就有100万名。
基层有基层的困难,但是基层也有基层的魅力。当了45年村医的赵奎发,骑摩托车摔伤后,去探望他的几乎都是被他救治过的村民,村民几乎买光了整个村的鸡蛋送给他。
老百姓需要医生。民之所向,政之所行。全国多个省份出台政策,吸引大学生到基层当医生,有不少省份明确提出要为基层医生增加编制岗位,包括村医。
今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医生,以及有志于投身这一职业的青年学生们也是如此,在三甲医院聚集的大城市之外,还有广阔天地等着大家去铸就新功。
参考资料:http://www.ztwang.com/news/11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