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整容热背后法律风险评估
高中毕业整容花费十万元 整容效果不满意产生纠纷难维权
本报记者 杜 晓
本报实习生 叶子悦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一名23岁女主播因整容效果不理想,从18层楼顶坠下身亡。此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整容,背后心态各一,整容效果也大相径庭,其间暴露的一些问题令人深思。针对整容行业的现象和问题,《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整容原因有多种
消除自卑是主因
老家在黑龙江省的任秋(化名)现就读于国内一所知名高校,她向记者诉说了她的整容经历和心路历程。
早在高中毕业那一年,任秋去做了双眼皮,膨体隆鼻,耳软骨垫鼻尖,鼻头缩小。大二时,她又尝试了脂肪填充,其间还打过瘦腿针、玻尿酸垫下巴、瘦肩针等。
经过这么多整容项目,能带来哪些变化呢?
“变得好看了,走在大街上总会被回头看第二眼,很多人第一次见面时都会说真好看。”任秋平静地讲述了自己整容后的变化,没有欣喜也没有羞涩。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任秋走上了整容这条路?
原来,在初高中时,个子不高的任秋比较胖,最重的时候有168斤,皮肤黝黑,性格孤僻。那时候,任秋有些深度自卑,“在班上,我几乎不说话,有调皮的男同学曾嘲笑我,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和学校里任何一个男生说过一句话”。
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却无法消除任秋在容貌上的自卑。有时候,她连正常的社交也无法进行。
“后来狠心减肥。好不容易瘦下来了,可是也没有变成美女,人们对我的态度也没有像我想的那样有巨大变化。不过,人自信了很多,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堂堂正正地站在阳光下,不用担心自己再次成为众人嘲讽的目标。”任秋说,“可我还是无法摆脱那种自卑感,所以去整容了。”
任秋的整容手术很成功。一开始,同学们会议论她,渐渐地,大家便淡忘了此事。
“同学们只是说,‘你和以前比变化好大’。”任秋谈及整容的过程还说,“也许是之前的自卑太过深刻,所以当高考完下定决心通过整容改变容貌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太多有关整容的后遗症和风险性,只是迫不及待地想做出改变。”
在和父母沟通之后,任秋去沈阳一家知名医院挂号咨询,医生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案。
任秋的第一次整容手术花了几万元钱,具体包括:眼睛13000元,鼻子植入假体一共17800元,耳软骨4000元,鼻头缩小没有花钱。上大学之后,任秋对第一次微整的鼻子形状不太满意,就做了第二次,外加脂肪填充一共花了30000元。此外,还有瘦肩针1280元,瘦腿针3000元,玻尿酸填充下巴4000元。
“一共花了近十万元,父母出了大部分钱,再加上我的兼职费和奖学金。他们对这件事情比较开明,我每次也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任秋说。
当谈及整容对生活的改变和个人的影响时,任秋告诉记者:“整容确实会对生活有一定的积极改变,但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这还要建立在足够幸运的基础上,那就是整容效果比较成功。整容之后,虚荣心会得到满足,但同时内心会愈发感到空虚,甚至有点茫然无措,发现被人追求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样美好。”
整形属于奢侈消费
贪便宜或有高代价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唐思(化名)曾是一名艺考生,她认为,对于整容,没必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她也曾在暑假期间去一家全国连锁整形医院咨询,并预约了瘦腿针和割双眼皮。
“现在,医美已经是比较被人们接受的一种提升个人形象、美化个人颜值的事情。真正动大刀子的还是少数,微整其实已经不算什么了,不少年轻人都会选择合适的时间打个瘦脸针或者割个双眼皮。比如纹眉或纹眼线,和天天化妆没有本质区别。”唐思告诉记者。
唐思认为,形象是与其他人交往的第一张名片,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个人形象和颜值占了很重要的比例。
对于日益普遍的整容行为,一家美容医院的主诊医师孟伟(化名)提出了忠告:“整容不是出去吃饭,不是讨论点什么菜,选择微辣、中辣或特辣;也不是在逛街,讨论一件不喜欢可以退货、可以替换的衣服。而是在讨论一项永远改变身体的手术,整形手术多是不可逆的,既然决定做了,那么一生都要伴随着这个手术。”
“整形手术,尤其是美容手术,是一种服务型商业。就像没有生病不需要挂急诊,整形手术的本质是正在选择接受一台医学上不必要的手术,正在冒某些风险,在这个过程中会花费相当多的钱。我相信,除了家里条件好的年轻人之外,做整容手术时感到‘囊中羞涩’才是大部分年轻人共同的特点。年轻人去批发市场淘便宜的衣服很正常,但整形是一种奢侈消费。如果年轻人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就不应该追求同样奢侈的整形消费。”孟伟说。
孟伟告诉记者,在其从业生涯中,不止一次看到有人因为费用问题而做便宜的手术,当结果不理想时,又不愿意付几倍费用找最有经验的专家做修复,结果陷入越整容效果越差的恶性循环,直到一切都不可挽回。
近年来,已经陆续有过一些因为整容失败而选择自杀的案例。有媒体报道,有年轻女子通过贷款方式借钱整容,结果无力偿还贷款,最后自杀。
“每到夏季,一些整形机构都会推出针对准大学生和大学生的整形优惠。然而,如果价格是一个人整容时考虑的首选因素,未来很有可能要付出更高的费用来纠正这个手术。从某种程度而言,整形确实是奢侈品,不应该指望‘淘’到便宜的整容手术。”孟伟说。
整容效果不满意
事后维权不容易
在年轻人整容热潮的背后,是一些亟待人们思考的深层次法律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认为,整容本质上是一种消费现象。年轻人之所以会出现整容热潮,原因有很多,每个人因为自身情况和所处环境不同,对此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整容反映出的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正常心态,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有一点应该注意,人的美不仅体现于外在,更是外在与内在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如果一昧追求外在的美好,而忽略了对内在的追求,比如知识、法律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果这些都遗失了,那么即使外在的整容再成功,也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美丽。此外,这也反映出当下社会对诸如‘小鲜肉’这样高颜值人群的喜欢和追求,这种现象很正常,但过犹不及。如果过分追求,就会沦为一种浮躁和不正常的风气,有必要引导和调整。只有合法合规、适时适度地追求外在美,才是一种理性态度和正常表现。”邱宝昌说。
对于未成年人整容现象,邱宝昌认为,如果未成年人需要去除脸上疤痕或者矫正牙齿而进行整容,这种情况属于医学上的修复,基本没有任何限制。但对于只有民事权利而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在做手术前要取得其监护人的签字同意。如果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容貌正常,不存在先天性的缺陷,仅仅是为了锦上添花而去割双眼皮、隆鼻甚至丰胸,则要参照未成年人保护法,整容医院和整容医生应当征求父母、近亲属等监护人的意见,在取得同意后方可进行手术。在大部分情况下,16周岁以上已具备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的高中生或大学生,可以作出符合自己利益的理性判断,法律上一般不会对此有过多规定和苛求。
消费者要规避整容带来的风险,最重要的是选择正规合法的整容机构。邱宝昌说,法律中有相关的具体规定。一是生活美容,例如描眉、涂指甲等行为,法律对此要求不高,因为生活美容的风险性较低,一般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身体损伤;二是医学美容,即割双眼皮、植入假体、打玻尿酸等涉及医学手段的整形,法律规定较为严格,因为这些行为一般涉及手术,容易对人体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这要求消费者在选择时慎之又慎,一定要选择具有医学资质的医疗单位或整容机构,即使不是医院,也应当是有国家颁发的正规营业资格和医疗美容资格的单位或机构,切忌选择那些街边店或不正规的私人诊所进行整形,很容易造成身体损伤。
“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特别需求,最好选择风险小的生活美容方式,既可以使自己变美,同时也不会损害身体健康。”邱宝昌说。
如果整容失败,应该怎么办?
邱宝昌认为,从目前来看,消费者如果因为整容效果单方面不满意而与整容医院产生纠纷,一般很难达到维权目的,因为涉及到“整容效果”这个语义模糊的概念。整容效果本身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其本身涉及到对美的个人感受问题。同样一个效果,每个人的感受也会有区别。有人感觉这样很美,有人会感觉那样才美。如果没有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对消费者造成明显伤害,例如整容之后出现疤痕或者瑕疵,单纯就效果而言,很难进行有效维权。仅仅是好不好看的问题,主观认知太过模糊,难以有精准的论断。只有造成伤害,出现过错,才能进行明确的维权,而很多人难以承受这样的结果。
孟伟也建议,如果想要最好的结果,费用不应该是选择医生和机构的首要因素。首先,要考虑整容机构资质,再考虑费用。一味选择便宜手术,有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来纠正。如果收费过高,消费者要问清楚,确保花钱买来的不是“高分子双眼皮”这类整形技术;如果收费过低,也要问清楚如此低的价格是怎么来的,再想想是不是掉进了某些消费陷阱中。总之,无论是微整抑或大动,一定要考虑全面,包括手术风险和法律风险。
参考资料:http://www.ztwang.com/news/1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