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整改岂能蒙混过关(红船观澜)
近段时间,甘肃耗资约16亿元的“扶贫路”折达公路因偷工减料假整改事件被媒体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类似的问题,在巡视中也有发现。今年4月8日,甘肃省委第三巡视组向该省交通运输厅反馈巡视情况仍提到,对上一轮巡视反馈的问题整改不认真、不彻底,一些公路建设项目、部分隧道及一些服务区的房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仍然存在;有的领导干部编织关系网“靠路吃路”。
资料图:4月4日,甘肃折达公路考勒隧道内实行半幅通过。当日,备受关注的甘肃折达公路考勒隧道进入整改加固维修阶段。 记者 杨艳敏 摄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利剑高悬,揪出一大批问题。对此,多数地方能够严肃对待、认真整改,但也有一些地方整改情况不尽如人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该承认,一些问题具有顽固性,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然而,少数干部对巡视怀着侥幸心理、抱着“过关”心态,认为巡视监督顶多“一阵子”,一旦巡视组离开便“涛声依旧”。有的地方阳奉阴违,认账很积极,表态调门高,整改却停留于口头,解决问题“慢半拍”,甚至抛到脑后;有的地方搞变通、假整改,层层通知,却无人认领,整改流于形式;还有的地方在巡视后依旧我行我素,甚至无视反馈意见。不久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原副巡视员蒋勇就因“无视巡视反馈意见,变通执行上级党委要求”受到党纪严惩。
一些地方被巡视后整改不到位,甚至“巡而不改”,究其原因,是部分领导干部仍然未能认识到巡视整改的重要性,扛不起主体责任。他们习惯当“二传手”,喜欢做表面文章,认为“该开的会我开了,该做的批示我批了”,以为表个态、画个圈就是落实,结果层层传导压力变成层层推卸责任,整改却不了了之。本质上说,这些领导干部的“病根”还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更有甚者,有些地方利益盘根错节,一些领导干部卷入其中,对待整改便不能动真碰硬,做不到“刀刃向内”,往往揣着明白装糊涂。在中央巡视组反馈的祁连山生态保护问题中,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王三运便因牵涉自身利益,消极应付中央指示,不落实不作为,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巡视监督是剂祛病“良药”,本应严肃对待、刮骨疗毒、整改到底。倘若讳疾忌医、阳奉阴违,便极有可能病入膏肓、无力回天。十八届中央巡视组通过“回头看”,发现了黄兴国、王珉、杨鲁豫、杨振超等高级干部的严重违纪问题,违纪清单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对待中央巡视“巡而不改”、阳奉阴违。巡视“回头看”、杀“回马枪”也充分表明巡视监督绝不是“一阵风”,任何人都别想心存侥幸、蒙混过关。事实一再证明,掩耳盗铃者、阳奉阴违者、一意孤行者终将自食苦果。
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眼下,十九届中央首轮巡视正在开展。本轮巡视将强化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也将深入检查十八届中央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这也透露出强烈的信号:巡视过了,决不是进了“保险箱”,唯有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把巡视发现的问题逐项整改到位,才能祛病强身、保持健康。
参考资料:http://www.ztwang.com/news/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