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媒关注中国“地摊经济”
本报特约记者 辛 斌
“地摊经济”最近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的一个热词。路透社2日报道称,中国已从疫情中率先抽身而出,允许“夜市、地摊”的重现显然是更接近振兴实体经济业态的一种方式。
路透社称,中国总理李克强6月1日考察山东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报道称,浙江、四川、江西等地有序开放了“地摊经济”“马路经济”。有大排档业主表示,在允许出店经营的情况下,至少每天收入都是在3万元以上。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地摊经济”曾为解决失业发挥过不小的作用,甚至掀起一轮创业潮。不过近年来,摆地摊因“脏乱差”,被认为有损现代化文明城市形象,几乎在全国所有城市被封杀。疫情冲击下,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虽然收窄至5.0%,但城镇调查失业率不覆盖全部人群,个体商户等群体仍有大量未就业人口。在此背景下,能迅速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问题的地摊经济“复活”。不只流动商贩在户外出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装修奢华的封闭餐厅不再受欢迎,露天通风的室外就餐环境更能打消食客后顾之忧。
路透社称,相较改革开放初期的地摊、夜市等带活经济的流动业态,现在中国老百姓(82.050, 1.65, 2.05%)已享受到电商带来的巨大便利,尤其是随着居民消费的升级,政府鼓励的这些夜市、地摊等“古老”业态如何重现生机,还需要观察。《联合早报》认为,“地摊经济”是缓解就业问题的有效药方,但要成为长久之策,仍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更需顶层设计。新加坡asiaone网站报道称,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很多情况下,城市越大,对路边摊的容忍度就越低。 鼓励地摊经济,并不意味着不进行城市管理。“这是在城市管理和地摊经济之间寻求平衡的好机会,地摊经济在未来也可以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http://www.ztwang.com/news/14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