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史上首次!这个国家全年人口或将负增长!花1.2万亿元“催婚”不管用,都怪高房价?
低生育率、少子老龄化等人口问题一直是困扰很多国家的社会问题,在韩国尤为严峻。
韩国统计厅近日发布的《8月人口动向》显示,8月韩国新生儿数仅为2.2万余人,创下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死亡人数也创历史新高,这使得8月韩国人口自然减少2812人,再次刷新年内最高纪录。
韩国今年人口或将首次减少
据韩国国际广播电视台kbs报道,韩国统计厅28日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韩国1-8月累计新生儿18.8202万人,同比减少1.9816万人。其中,今年8月新生儿数2.2472万人,比去年8月减少了1899人;1-8月累计死亡人数约20.1648万人,较去年增加7811人,上升了4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死亡人数约2.5284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577人,上升了6.7个百分点。
从去年11月起,韩国人口连续十个月呈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今年8月新生儿数减去死亡人数为-2812人;今年1月至8月期间新生儿总数减去死亡人口总数为-13446人。因此,就目前形势来看,预计今年韩国将出现史上首次人口减少。
8月婚姻登记数创新低
此外,今年8月韩国婚姻登记件数1.533万件,同比减少3303件,下滑18个百分点,创下1981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相关人士解释称,本次统计结果是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30岁年龄层人口减少影响所致。
今年8月韩国离婚登记件数8457件,同比减少6.6%(597件),也达到了2008年以后历年统计的最低值。对此,统计厅分析称,这一方面是由于2012年以后结婚登记人数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也受到了疫情下法院休庭无法受理离婚案件的影响。
花1.2万亿元“催婚”
今年二季度,韩国总和生育率已跌至0.84。近十五年来,韩国共计投入约2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的巨额预算,用于鼓励结婚、提高生育率等,但在就业难、高房价以及育儿、教育成本过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不少措施难以落实,所以成效并不明显。
以韩国政府推出的鼓励男性休育儿假为例,今年上半年,约1.5万名男性申请休育儿假,仅占育儿休假总人数的两成,且基本集中在韩国大企业。很多男性职员因担心影响晋升等放弃休育儿假。
为此韩国本月推出一项有关男性职员义务休育儿假100天的法律修订案,目前仍在审议当中。
此外韩国专家还呼吁急需扩大新婚夫妇购房优惠政策、增加社区共同育儿中心等,预计韩国将于今年年底公布提高结婚率、生育率等的具体措施。
韩国预计2032年起兵源不足
据韩联社报道,10月13日,韩国军事人力管理局主管官员在国会审计环节发言说,预计从2032年起,韩国每年需要征兵至少20万人,但是只能征募到大约18万名适龄青年,“我们将面临(军事)人员短缺”,需要提前筹划应对之策。
韩国所有适龄健康男性必须服兵役大约两年。为应对韩国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加速现象,韩国军方近年来优化部队结构并研发新型高技术装备。
韩国房价涨疯了
韩国首尔今年出现了一波涨价抢房潮。据韩联社援引一份社会组织发布的报告,今年5月份,韩国首尔公寓售价从2017年5月的8.4亿韩元,跃升至12.9亿韩元,平均上涨4.5亿韩元(约37.5万美元),涨幅高达53%,为近30年来最高。
房价急剧上涨的同时,还伴随着成交的大规模放量。韩国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韩国房产交易量达14.1万套,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10%。今年1-7月累计交易量更是高达76.2万套,较去年同期近乎翻倍,月度交易量和累计交易量双双创下有数据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
事实上,近3年来,韩国政府累计颁布了20余项房产新政以抑制楼市过热,但成效并不明显。在居外网挂牌的韩国首尔王国地产(kingdom inc。)经纪人李镇禹表示,的确感受到了首尔的恐慌性购房热潮。在韩国,有钱人都想在首尔买房子。首尔楼市与中国部分中心城市一样,房地产市场长期供不应求,加之,韩国政府的住宅供应政策方向与市场不适应,导致供求矛盾愈发突出。
韩国统计厅之前发布的一份《首都圈地区别类纯移动》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首尔地区30岁-39岁年轻人的数量为174.123万,2018年为154.282万。即在过去8年里,首尔地区该年龄段人口数量一共减少了近20万之多。该报告还显示,2018年一共有4.2万名年龄在30岁-39岁之间的年轻人选择离开首尔,为过去8年以来的最多。
据《朝鲜日报》报道,迫使这些年轻人逃离首尔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想要追求一种休闲的生活状态,而是无力再承担首尔的高昂物价和令人望而生畏的高房价。首尔的物价和房价基本上在全球名列前茅。根据英国调查机构eiu发布的全球133个城市160种商品的物价调查显示,首尔的物价水平排在第7位。
韩国五千万人口中,有五分之一住在首尔,近一半住在以首尔为中心的首都圈,房价上涨已成为韩国很多人不结婚、不生孩子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合人民网、央视财经、新华网、中新社等
参考资料:http://www.ztwang.com/news/1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