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还未正式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目前,这部由真实事件改变的影片经过点映已获得获豆瓣9.0分,淘票9.5分,猫眼9.7分,有影评人预测,这或许会成为今年评分最高的国产佳片,片中的“天价药”戳中了很多人的生存痛点。
《我不是药神》未映先火 片中 “天价药”格列宁为何那么贵?
据了解,影片中的“格列宁”与诺华制药生产的格列卫仅一字之差。其通用名叫“甲磺酸伊马替尼片”,一种由瑞士某制药公司生产的进口药,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靶向药,问世于上世纪90年代,正式投入临床使用是在2000年初,它的出现可以让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十年生存率,从以前的不到50%,增加到现在的90%左右,并且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可以说,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是上个世纪开发的最成功的肿瘤药物,也由此开启了靶向药物时代。
《我不是药神》未映先火 片中 “天价药”格列宁为何那么贵?
随着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的广泛使用,全球关于慢粒的治疗指南也发生了改变,以前指南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是骨髓移植,其次才是用药,但后来变成首选药物,其次才是骨髓移植。因为,相比骨髓移植,药物的副作用更小,效果也更好。这也意味着,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对患者而言就是“救命药”。
但是,该药的价格十分昂贵。原版诺华格列卫在内地的售价是2.35万,在香港地区的售价是1.7万,美国和韩国的售价分别是1.36万和1万左右。这个费用,对大多数中国患者家庭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
救命的格列卫为什么这么贵?业内人士表示,高昂的研发成本是专利药价格高的重要原因,一种新药物的研发往往花费超过10亿美元,各国对专利药都实施厂家独立定价权,以便让药厂在专利期前收回成本获得利润,这就需要高昂的价格支撑。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有关部门一直着力推进药品价格改革。2014年国家发改委下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对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七部委制定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批制度的意见》;2016年工信部、原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到2018年,中国已有19个省市相继将格列卫纳入医保;2018年,中国开始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随着格列卫的降价和被列入医保、国产仿制药的上市以及进口抗癌药物零关税等一系列政策,相信靠天价药续命的病人们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参考资料:http://www.ztwang.com/news/1986.html